校门里的校史

2021-11-11

 

为改变外语人才不足的状况,适应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对外语人才的需要,在周恩来总理、邓小平副总理及陈毅副总理的关怀下,1964年,中央决定建立广州外国语学院,由广东省主办。1964年7月,广州外国语学院筹备委员会成立。1964年11月,广州外国语学院获批设立。1965年7月,广州外国语学院正式招生。校址在广州市东北郊原广州石油学校旧址。

1965年广州外国语学院成立合影

广州外国语学院校门(1965-1970年)

 

1970年10月,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对广东省的高等院校作出“调、并、迁、改”的决定:中山大学外语系(英语、法语、德语、俄语专业),暨南大学外语系(英语、俄语专业)、外贸系以及广州外国语学校并入广州外国语学院,同时将“广州外国语学院”更名为“广东外国语学院”,校址迁至广州市北郊黄婆洞原中南林学院旧址。

广东外国语学院校门(1971-1977年)

广东外国语学院校门(1971-1977年)

1977年,国家恢复高考制度,同年11月,经上级批准,学院恢复“广州外国语学院”校名,重新归属教育部管理。

广州外国语学院校门(20世纪80-90年代)

八二级德语师生在学院校门前留影

1978年,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拉开了帷幕。广东作为外向型经济的活跃之地,对外经贸人才求贤若渴。1980年12月,经国务院批准,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——广州激荡而生。校址坐落在广州市北郊大朗。

广州对外贸易学院校门

1995年5月,为顺应教育体制的改革,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,广州外国语学院与广州对外贸易学院正式合并,组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。

两校合并后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门(1995-2005年)

1996年开始投入使用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正门(西大门)

2003年2月,省教育厅正式同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作为优质教育资源进入大学城,在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岛北部划给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095亩土地。从此,这里被称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南校区,而位于白云山北麓黄婆洞的校区相应改称为北校区。2004年9月,首批新生入读南校区。

南校区校门

2020年,学校与广州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正式签约共建广外黄埔研究院(研究生院),黄埔研究院(研究生院)于当年9月入驻中新广州知识城校区。

黄埔研究院(研究生院)大楼

根据学校建设发展目标,为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校园风采,学校于2020年启动了新校门的建设工作。新校门的设计理念源于展翅翱翔的凤凰形象,寓意学校“凤起岭南”,向着“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”展翅翱翔,展开双翼的校门寓意“包容自信、广纳贤才”,校门双翼像层叠的书,象征知识,中间则为中外学子打开一道求知的大门,校门中门采用敞开式门框设计,寓意“开放与包容”,双翼采用赤砂岩并以南越国凤凰纹样为装饰,富有岭南文化特色,双翼与中门形成传统与现代的统一,寓意“传承与创新”。2021年9月,建设完成的新校门在新学期正式启用。

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校区新校门(2021年)

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校区新校门(2021年)